白酒的世界丰富多彩,香型众多,其中
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工艺备受瞩目。不少人好奇,能否通过勾调的方式让白
酒呈现出
酱香型的特点呢?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酿造工艺、风味物质以及勾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。
白酒香型分为馥郁香型、酱香型、浓香型、清香型、凤香型、米香型、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等。酱香型白酒因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得名,又因源于茅台酒工艺,故又称茅香型。这种酒具有优雅细腻,酒体醇厚,丰富,回味悠长的特点。其香气成分复杂,是多种香味的复合体,且有前香和后香之分。前香主要由低沸点的醇、酯、醛类组成,起呈香作用;后香则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组成,对呈味起主要作用,是空杯留香的构成物质。
- 复杂的酿造流程:酱香型白酒生产系以当地优质高粱为原料,用小麦制成高温曲,且用曲量略多于原料。其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,严格按照节气,端午采曲、重阳投料。酱香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,需二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历经春、夏、秋、冬一年时间。七个轮次的酱香基酒各有特点,一次酒无色透明,有酱香味,略有生粮味、涩味、酸味,后味微苦;二次酒无色透明,有酱香味,味甜,后味干净,略有酸涩味;三次酒无色透明,酱香味突出,醇和,尾净等,各轮次酒需分质贮存,三年后进行盘勾,盘勾后再贮存一年,经微调后出厂。
- 独特的风味物质形成:目前统计,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多达 1400 多种,且没有一种主体香味物质,而是多种风味并存,层次极为丰富。这些风味物质是在复杂的酿造过程中,通过微生物的自然发酵以及原料、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。而且,由于微生物种类和当地自然环境相挂钩,不同地区的酱香型白酒风格也不一样,所含的风味物质也存在差异。例如贵州的茅台、国康酒偏醇厚微苦,四川的酱酒如郎酒则偏酸,各有特色。
三、勾调技术原理及应用
勾调的作用与目的:勾调是白酒酿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,它并非简单的酒兑酒,而是把不同按照轮次、年份、味道的酒之间组合搭配,比如大坛酒勾小坛酒、老酒勾新酒,通过这种方式组合出最好的风味。在酱香型白酒中,勾调的目的是将不同轮次、不同酒龄的原酒加窖底、醇甜等调味酒精心勾兑,以达到色、香、味俱佳的效果。勾兑时要使用口味独特的调味酒和不同年份的老酒,有时要用几十种单体酒调配,且不准添加任何其他物质,包括陈香物质和水。
酱香型白酒勾调的复杂性:相比其他香型白酒,酱香型白酒的勾调难度极大。因为其风味物质复杂且无主体香味物质,难以通过化学方法复制。目前还没有香精可以模拟出酱香口感,无法用基酒 酒精 水 香精的方法勾兑出正宗的酱香型白酒。而且,酱香型白酒的空杯留香是其一大特色,喝完的酒杯即便放到第二天依然有浓浓的酱酒香味,这是勾兑酒难以做到的。
四、能否调出酱香型白酒的分析
从理论上,通过添加特定的风味物质等手段,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酱香型白酒的部分风味特征,但这与真正通过传统工艺酿造出来的酱香型白酒相比,差距巨大。真正的酱香型白酒其风味是在独特的原料、复杂的酿造工艺、特定的微生物环境以及长时间的陈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,这些是难以通过简单的勾调完全复制的。经常喝酱酒的老酒鬼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两者的区别。所以,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尝试调出类似酱香型的风味,但无法调出与传统酿造的酱香型白酒完全相同风格和品质的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