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香型白酒,亦称为主台酱香型白酒,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白酒品类,以茅台等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,属于大曲酒类。其独特的风味特征使其在众多白酒香型中脱颖而出,备受消费者青睐。

主台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特点十分显著。它以浓郁的酱香为主导,同时融合了细腻的焦香,但焦香并不突出,而是与酱香相互交融,形成一种复杂而柔顺的香气。其香味细腻、复杂,且柔顺含泸(泸香)并不突出,酯香则显得柔雅协调,呈现出“先酯后酱,酱香悠长”的特点。当人们品鉴主台酱香型白酒时,会发现其酒体醇厚,入口柔绵,回味悠长,且在杯中香气经久不变,空杯留香更是经久不散,有着“扣杯隔日香”的美誉。其味大于香,苦度适中,酒度虽低但品质不变。在标准评语中,主台酱香型白酒被描述为无色(或微黄)透明,无悬浮物,无沉淀,酱香突出、幽雅细腻,空杯留香幽雅持久,入口柔绵醇厚,回味悠长,风格突出、明显或尚可。
主台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极为复杂且独特。其生产周期长达一年,采用两次投料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的传统工艺。在酿造过程中,从第三轮起不再投入新料,但原料粉碎较粗,醅内淀粉含量较高,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,淀粉被逐步消耗,直至八次发酵结束,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%左右。大曲用量在主台酱香型白酒的发酵过程中非常高,用曲总量与投料总量比例高达1:1左右。各轮次发酵时的加曲量会根据气温变化、淀粉含量以及酒质情况进行调整,气温低时适当多用,气温高时适当少用,基本控制在投料量的10%左右。其中,第三、四、五轮次可适当多加些,而六、七、八轮次则可适当减少用曲。在生产过程中,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、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~5天,这一过程有助于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,并使大曲中的微生物充分发挥作用,从而提升白酒的香气和品质。
在品鉴主台酱香型白酒时,香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。白酒的香气是通过人的嗅觉来感受的,品酒师通常会将酒杯置于鼻下7-10CM左右,轻嗅其味。酒品的香气复杂多样,不同的酒品香气各不相同,同一种酒品的香气也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出现各种变化。人们习惯用不同的术语来评价酒香的程度和特点。例如,表示酒品香气程度的词语有无香气、似无香气、微有香气、香气不足、浮香、清雅、细腻、纯正、浓郁协调、完满、芳香等;描写酒香释放情况的词语有暴香、放香、喷香、入口香、回香、余香、绵长等;而描述有不正常气味的词语则包括异气、臭气、焦糊气、金属气、腐败气等。酒品的香气并不等同于酒的风格。酒品的色、香、味溶解在水和酒精中,并与挥发物质、固态物质相结合,构成了酒品的整体。评价酒品的体时,常用精美醇良、酒体完满、酒体优雅、酒体甘温、酒体娇嫩、酒体瘦弱、酒体粗劣等词语进行评述。而酒品的风格则是对包括酒品的色、香、味、体的全面品质的评价。同一类酒中的每个品种之间都存在差别,每种酒的独特风格应是稳定的。各种名贵的酒品无一不是以上乘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,受到广大饮者的喜爱。品评酒品风格时,通常使用突出、显著、明显、不突出、不明显、一般等词语进行评价。
主台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风味、精湛的酿造工艺和卓越的品质,在白酒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它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。无论是作为日常饮用的佳酿,还是作为礼品赠送,主台酱香型白酒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